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与“三复书屋”| 李宝章

李宝章 三复书屋 2022-05-17

我叫李宝章,景观设计师,奥雅设计创始人。我1963年出生在洛阳老城,并一直在老城东南域的“三复街”周围生活。所谓的周围,最主要的包括农校街小学,营林街的洛阳一中,老集菜市场,东关大石桥,青年宫,东西南北大街,与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的洛河滩。以老城为中心东西南北各30公里以内的事物是我十八岁对所有世界的见识范围。

三复街24号院


据说人生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浮萍,我们谁也没法知道最后会在哪里落脚。


我从81年离开洛阳后便越跑越远,先是从81到88在清华学习建筑学5年并留校教了2年书;然后,从88到97年又在温哥华学习与工作了九年;后来又在97年到了香港,在99年创建奥雅。最后出乎所料地落脚在深圳蛇口,并因工作的缘故在深圳,北京,上海与成都之间或者之外奔波。


父亲、母亲、姐姐和我

母亲、姐姐和我

据说不管身在各方,我们会永远带着童年的视角去看世界。不管我们活的时间有多长,18岁前的日子永远是人生的一半。就是在洛阳老城,多谢中学万里清同学的帮助,让我第一次读懂了唐诗,从那次“开窍”以后,我一直喜欢文学与历史。 大学毕业后,我也一直断断续续地写些给自己看的文章。这些年由于做得多、跑的多、见的人也多,在筋疲力竭的时候,写作常常是我最钟意的一种”主动休息”的活动!这样一来,不经意间写的越来越多,越写越有感觉。这让我渐渐地认识到,写作对我来说原来是命里该有的事儿,不然我爷爷也不会给起“宝章”这个名字。 也就是说,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纯属必然!



洛阳老城 2011年8月


洛阳老城南大街 2014年3月


虽然从63年到81年在三复街上生活过18年,我却从来不知道“三复”的出处。可是,洛阳的地名都有出处的这点道理我懂。比如说,我一直觉得土的不能再土的“安老洼”,也就是“安乐窝”,是宋朝隐士宋邵雍隐居(自称”安乐公”)的大雅之地。 


在发现首选的微信个人号名字“摸象集”已被注册后,才想起了用“三复书屋”这个名字,也就是“三复街上的书屋”的意思。 当然,百度了一下“三复”的,才知道它来自一个生僻但又深刻的成语叫“三复斯言”。 “三复斯言”是说做学问要认真,重要的话要看三遍!


洛阳老城· 2014年3月


这么看来,“三复书屋”这名字到挺符合我写文章与做学问的态度。 记得好多年前(比如说是90年)我还在温哥华读景观硕士的时候,桌子上有一本也不知道哪来的中国日历。其中大概是六月份的一张上有个贾岛骑在驴上作诗的漫画,画边还给这个苦吟诗人配了一首诗:夜吟晓不休,苦吟神鬼愁;三句两年得,一成泪双流。也许是当时用英文写论文太辛苦缘故,当年我也就趁着读这首诗的机会把自己哭的鼻涕眼泪儿的。


后来我才知道,有的人,比如说“李白斗酒诗百篇”的李白,那叫咋做咋不累的天才;另外一种人,比如说像被贾岛这样的苦吟诗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哪类人(也可能包括贾岛本人),充其量也就能算是地才。地才们比较“苦逼”,做事得废寝忘食、作文必呕心沥血。 比如像我这样一个上进心比才华多的苦命书生,按理说也应该生在三复街上。 因此,用“三复书屋”做自己公众账号要说是命里该有的大概率事件!


来自洛阳老城三复街的李宝章

2016/11/18 于上海


2014年3月 和家人们一起回到洛阳老城


在繁华的尽处  记洛阳老城三复街24号院

在繁华的尽处,是洛阳老城的小巷;

不管我在世界上走过多少地方,

其实,这条街是永恒的起点。


也许是讲坛,也许是禅堂,

也许是舞台,也许是商场。

不管我到过哪里,

其实,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堂前。


也许是慷慨,也许是受伤,

也许是豪爽,也许是凄凉。

不管我经历过什么,

其实,我的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屋下。


在繁华的尽处,当我身心疲惫的时候;

其实,除了记忆中回不去的故土,我们什么都没有!


李宝章
2016/1/21  于上海新华路



*   *   *


三复街小传



现洛阳老城三复街


三复街位置在老城南大街以东、河南府文庙以西100米处。西起南大街,东迄府学门街,全长280米,宽约4米。


三复街和府学门街相接,是东南隅东西向之主街。三复街,古称三府街,明代三座王府在此,清代多居住读书人,与府文庙、府儒学所在的府学门街,形成一条著名的文化街。民国初年,府学门街改名文明街,出现新式学校,三复街则成为一条商业街。


三府街最早在金朝、元朝兴建洛阳老城之初,明清后,三府先后迁到西南隅、东北隅,并多次转移驻地,三府街改称为三复街。三复街的名字出现在民国文献上,应是1927年改的名字。“三复”指古代诗人对自己的诗十分慎重,总是反复三次修改的意思。解放初期,三复街不少院子还都是老门老院,有的是三、四进门的深宅大院,甚至后院直通鼎新街。


关于此街街名的来历,众说纷纭。


一种说法认为,此街原名就叫三复街,取自《论语》“南容三复白圭”的典故,让人学孔子的弟子南容慎言慎行。


也有人认为,三复街原名三府街,明末福王府营建时,将教授、税课、照磨三座府衙迁于此地,故名三府街。据洛阳史志记载:三复街原名叫“三府街”,因“三府衙门”都设在同一条街,故称“三府街”。三府即河南府(以洛阳为中心的行政衙门,与开封府、怀庆府同级)的知府(掌一府之政令和总领各属县的官职)、同知府(为知府的副职,分掌地方盐、粮、捕盗、江防、海疆、河工、水利以及清理军籍、抚绥民夷等事务)、通判府(朝廷派出监察和控制地方行政、军事的官职)。当时“三府街”是洛阳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

另外也有人认为,乾隆《洛阳县志》等清代文献就记载此街名字为三府街,并未记载三府街有衙门。几部《河南府志》对河南府教授的办公地址说得很清楚,在河南府儒学,不在三府街。税课、照磨,是河南府衙内设机构,也不存在独立设府之说。其名字来自于“三王府”。


《明一统志》卷二十九载,洛阳城内有五座王府:伊王府、洛阳王府、方城王府、万安王府、安乐王府。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五子为伊王,开府于洛阳,是为伊厉王,伊王府在西北隅,南门在集市街南口,即旧府门。洛阳王等王,皆是伊王的子孙,即洛阳王府就是后来的方城王府。


因此除伊王府外,还有三王府,即方城王府(洛阳王府)、万安王府、安乐王府。从乾隆《洛阳县志》所附明清洛阳城图来看,城中衙门很多,只有三府街一带是空白,并且这里湖泊相连,人烟稀少,适合建王府。


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鑨(lóng)《哀洛阳故宫》写明末战乱后之惨状:“旧时池馆今不识,暮鸦啼破杨柳春。哽咽呜呜不忍听,日夕麇鹿上城头。”这里的洛阳故宫,正是三王府,只有三王府南邻城墙,故王鑨如此述说。正由于三王府在此,所以此街被称为三府街。


洛阳老城南大街 2009年7月


无论如何,三复街在他的不同时代都培养和孕育了不少人才。清代三府街东邻文庙、府儒学,多居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,形成一些世家大族。1932年倪锡英的《洛阳》描写道:“洛阳自来就是一个文物之邦,因此,在科举时代,洛阳人才辈出,他们靠着读四书五经,从八股文中取得了一官半职,于是在当时就营建起高堂大厦,过着舒适的生活,传后世子孙,大家便永远只知贪安享乐,不想再求上进。自从科举废止以后,所有的世家,都渐渐变作破落户了。”


民国初年改名文明街后,三复街出现的第一位大商人是梁作焕,他是诸葛镇人,以小商贩起家。1927年,他在三复街买了一个院子,开设了松盛恒百货店,生意兴隆。十年后,他的商号已遍布全国。


在此前后,王保鑫的四茂恒商号、牛景仁的天倪长商号都在三复街西头开业。这两家商号主要从事糕点、酱菜制作,产品一度远销上海、广州。新中国成立后,这两家老字号融入国有蔬菜公司。


但是,并非所有的世家子弟都甘于破落。三复街的世家子弟杨保安成为一名军医,先后在关林伤兵医院等军医院供职。1936年退役后,在三复街自己宅院中开办保安医院。1940年,常香玉应张钫邀请在铁门演出,身患重病,多方医治无效,命悬一线,家人已准备后事。最后,她被送到保安医院,杨保安诊断她患的是肋膜炎,通过手术为其治愈。与保安医院相邻的还有伯谋医院、西林药店,这里与南大街一起形成医药、医院集中区。


“三复街小传”文字根据微信公众号洛阳老城、九州地名、精彩老城等内容整理编辑。


公众号刚刚开通,尚无原创认证和留言功能,请见谅。欢迎在后台留言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